輪替缺陷與陣容選擇 公鹿首戰遭遇的難題
自從迪文森佐(Donte DiVincenzo)報銷後,公鹿就幾乎只能採用7到8人輪替。因此公鹿與太陽冠軍賽首戰安戴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意外復出,除了提升這個系列賽的看點外,也讓密爾瓦基有機會能在冠軍賽上真正和對手一搏。
不過即使安戴托昆波順利回歸,太陽第一戰依舊有備而來。有鑒於公鹿在老鷹系列賽開始讓洛培茲(Brook Lopez)在高位擔任第二線防守者,以避免在過度沉退的情況下被楊恩(Trae Young)的拋投得逞。
冠軍賽上洛培茲同樣採用類似的站位,然而面對機動性更高且進攻威脅更強的艾頓(Deandre Ayton),公鹿自然無法像在東冠時瞄準卡佩拉(Clint Capela)的方式防守。
因此太陽從一開始就針對對手在油漆區,配置身高有劣勢的塔克(PJ Tucker)執行高低位配合,讓艾頓在執行完半場進攻時的第一道掩護後,下滑至低位清出給布克(Devin Booker)與保羅(Chris Paul)投中距離的空間,同時準備好在籃下背框接應後出手。
太陽的高低位配合在安戴托昆波下場後的成效更為明顯,因為這名兩屆MVP在場上在區域防守的站位若位處二線防守時,通常都會擔任洛培茲或塔克之外的協防者。這導致一旦安戴托昆波在場下休息時,太陽恰好可以藉此趁虛而入,而此情況則正好反映出公鹿在陣容上的選擇與缺陷。
布丹霍澤(Mike Budenholzer)的確在東區冠軍賽展現出失去安戴托昆波後的能耐,但安戴托昆波在下場後球隊防守效率會驟降的疑慮實際上卻並未被解決,尤其整個季後賽他下場後全隊便從原本的101掉到109,正好佐證艾頓針對性攻擊是有達到正面效益的。
公鹿陣容輪替缺陷在面對防守略弱太陽一個檔次的老鷹,確實是能藉由米道頓(Khris Middleton)的跳投,搭配能夠不斷錯位與區域的防守方式過關。不過太陽卻能在側翼人手充沛的基礎下,透過雙後場與艾頓的配合,迫使公鹿在防守端顧己失彼。
除此之外,冠軍賽首戰雖然公鹿的外線在米道頓的發揮下,有著水準之上的44%命中率,但當布丹霍澤迫切希望利用三分球追分,因而派上富比士(Bryn Forbes)時,卻幾乎中了太陽的圈套。
基本上富比士一在場上就代表公鹿的防守勢必需要從原本的錯位轉向以區域防守為主,以利遮掩這名後衛在防守上的弱勢。
自從首輪之後公鹿所有超過8分鐘的輪替方案中,僅有兩套陣容能在富比士出現於場上時有更好的淨效率值,這也表示當富比士沒辦法從外圍投注火力時,公鹿就必須得花更多的心力去執行防守。威廉斯(Monty Williams)正是看中這點,所以不斷讓太陽球員去尋找富比士這個防守破口攻擊。
公鹿確實在防守端有著身材上的優勢,只是他們終究需要變陣,特別是當安戴托昆波在場下後,太陽就能透過洛培茲在站位上的盲點找到破口攻擊。不管是利用艾頓的下滑,還是讓強森(Cameron Johnson)或布里吉斯(Mikal Bridges)空切都能獲得球隊需要的效果。
當然公鹿首戰不僅是輪替的防守遭遇挑戰,他們在進攻端也碰上了困境。密爾瓦基在例行賽的單打頻率約8%左右,但到了季後賽他們卻提升到聯盟第4高的12%。
單打並不是不好,不過顯然太陽知道公鹿打從一開始,就會想利用身材的優勢執行單打。因此整場比賽下來太陽藉由陷阱式的夾擊,完成了高達20次的防守偏擾(Defense Deflections),讓公鹿在半場進攻時沒辦法順利於外圍導傳,只能讓米道頓單打獨鬥並走向輸球的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與公鹿相仿,太陽在輪替上也同樣有自己的弱點。尤其佩恩(Cameron Payne)在碰上米道頓的攻擊時幾乎都束手無策,但他們的防守溝通卻十分的到位,當佩恩被針對打點後的下一個回合,克勞德(Jae Crowder)馬上就和前者執行換防。導致米道頓後續只能在碰上克勞德時,只能想辦法把球權轉移至相對更好,但進攻狀態較差的隊友身上。
此外,儘管安戴托昆波這場罰球狀態依舊不佳,但實際上他卻打得十分冷靜。從開局就在肘區與隊友配合,並試圖利用擋拆後的下滑幫助隊友製造更多外圍的出手機會,只是這也或多或少影響了洛培茲的進攻角色。
就如上一篇所提到的,洛培茲最具威脅力的位置仍在籃下,基於他本身就具身材與射程的關係,布丹霍澤在東區決賽就是透過洛培茲的攻擊去破壞老鷹的籃下防線。
不過這場在安戴托昆波回歸後,洛培茲就只能回去底角擔任射手,即使第一戰其外線有5投3中的表現,但不像他能在籃下攻擊完就能立即回防的情況,太陽正好能利用公鹿進攻時的站位執行反擊,而最終呈現就是太陽與公鹿快攻比20:17的結果。
相對於公鹿,太陽在冠軍賽第一場再度展現球員執行力與紀律的重要性。儘管一度被公鹿在末節追近比分,但他們仍舊可以穩住陣腳,以防守來帶動進攻,慢慢收復冠軍拼圖的第一座領地,這點也是公鹿在整個季後賽旅途下來最缺乏的元素。
不過布丹霍澤在今年季後賽隨場調整的功力,若能在冠軍賽延續,那這場教訓我們仍然可以期待他們在接下來慢慢解題。
不想錯過 NBA 大小消息,就來加入NBA Taiwan 粉絲團吧!
最新文章
解析熱火主帥反制策略 羅瑞回歸後的進攻質變
2022-05-23 17:30半場慢節奏攻防對弈 熱火塞爾蒂克頂尖對決
2022-05-17 09:14肉搏戰之下計策漏洞 霍福特成綠衫軍勝利關鍵
2022-05-11 21:10安比德回歸揭開隊型劣勢 熱火重掌主導權陷難題
2022-05-10 16:41全方位防守策略 塞爾蒂克如何對付衛冕軍?
2022-05-01 10:15從攻守問題找尋解答 暴龍真能逆轉局勢?
2022-04-28 20:06消失的亞當斯? 灰熊陣型抉擇成莫蘭特牢籠
2022-04-26 14:53點線面攻防構築 灰熊第2種子絕非偶然
2022-04-15 23:00開高走低3階段 公牛季後賽荊棘試煉
2022-04-15 15:10雙利刃領銜重攻輕守 籃網起伏不定充滿未知
2022-04-12 13:29從防守注入質變 塞爾蒂克是如何脫胎換骨?
2022-03-30 17:36攻守結構失衡戰績難拉抬 黃蜂教練與球員的未來
2022-03-26 16:34勇士攻守體系關鍵樞紐 格林缺陣下的連鎖效應
2022-03-15 16:16改變空間與速度 哈登入駐費城開創化學效應
2022-03-07 16:23唐西奇核心能力極大化 獨行俠進攻新模式
2022-03-04 09:18靜默之後的下一步 湖人後段賽程尋求改變契機
2022-02-25 15:10風險與報酬之間拿捏 籃網、76人各自承擔結果
2022-02-14 12:47放走哈利伯頓迎沙波尼斯 國王戰績壓力下的險棋
2022-02-09 15:42快艇拓荒者交易兩樣情 推倒重建與逢低買進的相遇
2022-02-08 10:13雙衛空缺牽動攻守兩端 公牛亂流面臨考驗
2022-01-28 14:39尼克防守崩盤一瀉千里 季前補強特效藥失靈
2022-01-25 18:53輔佐人力捉襟見肘 約柯奇隻手苦撐金塊度難關
2022-01-14 15:58出手品質嚴重低落 泰托姆成拖垮綠衫軍效率元兇?
2022-01-07 17:26保持攻守紀律與專注 騎士的穩定哲學
2021-12-20 17:01失序的波特蘭 拓荒者決策謬誤後遺症發酵
2021-12-11 09:13雙塔實驗不如預期 溜馬重建十字路口
2021-12-10 17:24解除投籃迷思 魯比歐與騎士的相輔相成
2021-11-22 17:23生涯第3年全面進化 赫洛蛻變的秘密
2021-11-19 15:20芝加哥風暴來襲 公牛的進攻化學效應
2021-11-06 16:49空間的相互配合 由莫蘭特解放的灰熊
2021-10-30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