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系穩定度的不確定 公鹿衝破籃網的巨大心魔
站上罰球線後比起以往所習慣的聲浪:「10、9、8…」的倒數從耳邊席捲而來,自從首輪對上熱火時安戴托昆波(Giannis Antetokounmpo)一次罰球在10秒內未完成後,這個倒數的聲響就成為接下來各隊針對這名前MVP所客製化的專屬噓聲了。
即使來到了布魯克林,安戴托昆波的罰球危機依然存在,他在第二輪系列賽前六場比賽的罰球命中率僅4成5,是隊內有罰過球的球員中的墊底,而這也成了籃網在第5戰力挽狂瀾的武器。
在厄文(Kyrie Irving)受傷後,杜蘭特(Kevin Durant)扛下了球隊幾乎所有得分重擔,縱使哈登(James Harden)回歸,但後者明顯身上仍有傷的前提卻也沒有帶給在進攻上負擔的下降。
第5戰的哈登顯然在進攻端有些力不從心,他不僅沒有太多的攻擊慾望,同時在不參與進攻的情況下,哈登於場上所給予的效益並沒有預期來得大。
然而面對僅8人輪替的籃網,公鹿在第5戰卻仍被在比賽後半段遭逆轉。撇開杜蘭特當天如死神般的史詩級表現,公鹿全體於下半場的狀態驟降幾乎成為他們無力回天的主因。
密爾瓦基在第四戰主場戰時的狀態,顯然比前三場都還更加出色,其主因主要來自於布丹霍澤(Mike Budenholzer)總算讓全隊調整回首輪面對南灘時的打法,透過團隊進攻來創造球權流動以達到拉扯防線的成效。
公鹿以哈勒戴(Jrue Holiday)為首的組織搭配利用傳導及掩護製造進攻機會的系統,比起安戴托昆波不斷衝入人群中發生失誤,造成對手更多的反擊機會明顯來得有效。
在天王山之戰的上半場公鹿也確實按照原定計畫執行,球隊的進攻效率高達120,且安戴托昆波也能在沒有持球的情況下利用掩護替球隊製造得分機會。
然而到了下半場在籃網取得節奏的主導權後,球隊卻又重新回到此系列賽的頭三場狀態,讓安戴托昆波擔任進攻啟動點,而非讓他成為掩體與終結者,因而逐步讓球隊走向輸球的命運。
對奈許(Steve Nash)或者應該說對丹東尼(Mike D'Antoni)而言,公鹿在第5戰下半場的狀態是他們最為樂見的結果。
有鑒於籃網並沒有一名能夠確實抵擋住安戴托昆波的人選,因此最好的做法仍然是去破壞整個公鹿進攻的串聯系統,同時透過半場攻擊時有效利用身材的錯位去獲得優勢。
尤其他們這個系列賽一直不斷製造錯位的半場陷阱,來利誘安戴托昆波一腳陷進去單打的策略更在此役一覽無遺。
公鹿在第5戰打得十分毛躁的不安定因子,來自他們對體系穩定度的不確定。儘管他們自己已經在第一輪橫掃熱火,但面對有禁區劣勢的籃網,球隊想透過「希臘怪物」往禁區突破的慾望很難被澆熄,且這還是建立在安戴托昆波想證明自己的情況下,更容易遭到籃網的防守陷阱所引導。
「他是現在世界上最強大的球員。」在被杜蘭特以45分大三元摧毀後,安戴托昆波於賽後訪問時不由自主地說出這句話,從表面上的言論看來這名前MVP似乎有些示弱的意味,然而從下一場比賽來看,這個自我認知卻是正面效益的展現。
到了第6戰,布丹霍澤再次將球權從安戴托昆波身上拿走,讓他專心擔任擋拆後下滑,以及利用站位和空切去獲得接應的角色。
從ESPN數據分析師戈斯貝瑞(Kirk Goldsberry)所提供的數據即可看出這項改變所帶來的差異:安戴托昆波在第二輪前3戰平均出手距離為10~12呎,第4場公鹿大勝的比賽下降至8.9呎,第5場在下半場的拉升下提高到9.2呎,第6戰則僅5.6呎。
這些他出手距離比較的呈現,不僅是他個人打法上的改變,且也連帶影響球隊在執行進攻時的策略制定。
公鹿的進攻體系除了最基礎的「5-out」與「4-out」外,另一個關鍵在於球隊在站位上的「Recover」。布丹霍澤幾乎隨時都會在底角與弧頂配置重要的射手,除了可以藉此從外圍給予對方壓力,同時還能釋放安戴托昆波需要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這種站位還能幫助球隊在執行反擊戰時取得先機。
公鹿在第6戰光是利用快攻就能以26:4的懸殊差距一路領先比分至最後,且這次布丹霍澤也再度將棘手問題拋給了籃網教練團,因為當安戴托昆波願意不吃球權在籃下攪和時,籃網拿「希臘怪物」沒辦法的弱項又再度被放大了。
從「窮途末鹿」到認清自己的問題並願意接受並突破,第6戰的公鹿和安戴托昆波不再被無謂的執念與對手的陷阱所束縛,而是轉而按照自己的步調讓對手只能逐一拆招,對比原來的絕對劣勢,布丹霍澤這次總算將主導權拿回來。
對於籃網來說,失去厄文的那一剎那確實對他們的影響比想像中來得大,哈登的狀態能否在第7戰回復成MVP級別也是未知數,且杜蘭特的身體疲勞在第6戰時也慢慢浮現。
雖然最終戰將回到布魯克林,但籃網現在處於被動方的情勢確實不算樂觀。
不想錯過 NBA 大小消息,就來加入NBA Taiwan 粉絲團吧!
最新文章
半場慢節奏攻防對弈 熱火塞爾蒂克頂尖對決
2022-05-17 09:14肉搏戰之下計策漏洞 霍福特成綠衫軍勝利關鍵
2022-05-11 21:10安比德回歸揭開隊型劣勢 熱火重掌主導權陷難題
2022-05-10 16:41全方位防守策略 塞爾蒂克如何對付衛冕軍?
2022-05-01 10:15從攻守問題找尋解答 暴龍真能逆轉局勢?
2022-04-28 20:06消失的亞當斯? 灰熊陣型抉擇成莫蘭特牢籠
2022-04-26 14:53點線面攻防構築 灰熊第2種子絕非偶然
2022-04-15 23:00開高走低3階段 公牛季後賽荊棘試煉
2022-04-15 15:10雙利刃領銜重攻輕守 籃網起伏不定充滿未知
2022-04-12 13:29從防守注入質變 塞爾蒂克是如何脫胎換骨?
2022-03-30 17:36攻守結構失衡戰績難拉抬 黃蜂教練與球員的未來
2022-03-26 16:34勇士攻守體系關鍵樞紐 格林缺陣下的連鎖效應
2022-03-15 16:16改變空間與速度 哈登入駐費城開創化學效應
2022-03-07 16:23唐西奇核心能力極大化 獨行俠進攻新模式
2022-03-04 09:18靜默之後的下一步 湖人後段賽程尋求改變契機
2022-02-25 15:10風險與報酬之間拿捏 籃網、76人各自承擔結果
2022-02-14 12:47放走哈利伯頓迎沙波尼斯 國王戰績壓力下的險棋
2022-02-09 15:42快艇拓荒者交易兩樣情 推倒重建與逢低買進的相遇
2022-02-08 10:13雙衛空缺牽動攻守兩端 公牛亂流面臨考驗
2022-01-28 14:39尼克防守崩盤一瀉千里 季前補強特效藥失靈
2022-01-25 18:53輔佐人力捉襟見肘 約柯奇隻手苦撐金塊度難關
2022-01-14 15:58出手品質嚴重低落 泰托姆成拖垮綠衫軍效率元兇?
2022-01-07 17:26保持攻守紀律與專注 騎士的穩定哲學
2021-12-20 17:01失序的波特蘭 拓荒者決策謬誤後遺症發酵
2021-12-11 09:13雙塔實驗不如預期 溜馬重建十字路口
2021-12-10 17:24解除投籃迷思 魯比歐與騎士的相輔相成
2021-11-22 17:23生涯第3年全面進化 赫洛蛻變的秘密
2021-11-19 15:20芝加哥風暴來襲 公牛的進攻化學效應
2021-11-06 16:49空間的相互配合 由莫蘭特解放的灰熊
2021-10-30 16:53新三巨頭引領底薪軍團 紫金奪冠列車再次啟動
2021-08-11 13:17